首页 > 留学资讯 > 正文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2024-04-24 04:16:09 | 红鳌留学网

红鳌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据托普仕老师了解,去美国留学的条件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两种,下面一起看一看!
一、硬件条件
1.学历要求:国际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本科须至少高中毕业,申请硕士须本科毕业,拥有学士学位。申请的专业最好符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因为有些研究生专业对于学生的本科学习背景或者学习课程有一定要求,如果跨专业申请可能会增加申请的难度。
2.GPA要求:一般申请美国大学GPA最低要求在2.5以上,也就是平均分75分左右,排名高的学校对于GPA的要求更高。GPA对于奖学金申请有一定的影响。
3.英语语言要求:美国大学都要求学生在申请时提供英语成绩,学生需要参加托福或雅思考试。一般学校越好或者专业越热门,对于英语的要求就越高。
4.各项考试成绩要求:本科申请需要SAT考试,研究生申请如理工科、文科及数学专业要求GRE成绩,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法律专业博士要求LSAT成绩等。但也有些美国大学对于申请研究生的学生不要求GRE或GMAT成绩。
二、软性条件
1.各项体育和兴趣爱好的活动
2.个人简历
3.推荐信,数量要求一般为2-3封
4.学生的职业规划
5.校方规定的论文Essay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红鳌留学网

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大学排名是怎样的

单说学术,在美国人心中美国最好的学校有三所:Harvard、Yale和Stanford。即【顶级】。这三个学校是任何别的学校都无法比的(这跟国内所宣传的六大名校或十大名校之类的并不相同,美国没有六大名校或十大名校的说法。同样美国也没有三大理工学院、公立大学三强之类的说法,那些都是国内的媒体或中介制造出来的东西)。哈佛和耶鲁是东海岸老牌名校的代表,而斯坦福则是西海岸最好的学校。
在这三所学校之下,就是【MIT级】,包括:MIT、Chicago、California、UCLA、Princeton、Columbia、Penn、Johns Hopkins、Duke和Michigan这几所学校。这几个学校各有所长,综合看来是差不多一个级别的。之所以比不上哈佛耶鲁和斯坦福,要么是因为有明显的短板,要么是因为底蕴不够,要么是因为资金或生源水平相对较低。麻省理工MIT的理工类和商科是强项,但是文史类是硬伤。芝加哥大学文史类和商科很牛,但是理工科又差了些。UCLA加大洛城、California加大伯克利和Michigan密歇根大学(一般单指安娜堡分校,也可以指整个系统)作为公立大学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正是由于他们是公立大学,他们的招生范围受到了州法的很大的限制,资金也比不过那些私立校。Princeton作为出过爱因斯坦的常青藤名校位列与此,但是它的地缘位置是短板。虽然他离纽约和华盛顿都很近,但毕竟位于新泽西中部,虽同时属于各大城市的边缘区,却也无法真正直接享受到任何城市的经济文化资源,因此不能与位于波士顿的哈佛、纽黑文(虽不大但是文化名城,且离纽约波士顿也都不远)的耶鲁以及旧金山附近硅谷的斯坦福相提并论。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占尽地缘优势,文理工商法也都还算均衡发展。宾大Penn拥有著名的沃顿商学院,一些其他的文科专业也很出色,但理工方面也是很致命的伤。杜克大学Duke在南方是一流的,其绝对实力并不亚于哈佛,但可惜他真的位于南方,只能当做南方哈佛(美国人印象中南方不如北方,所以南方再好的学校在他们的第一印象里也要降一级)。

在这里有几个特别说明的学校。
第一是传说中的加州理工Cal Tech。这玩意儿怎么说呢,你说他宇宙第一也行,你说他是个残疾也行。总之,开设的专业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但是开设的专业实在太少了。美国人一般不把他和其它正经的大学比,就像那些很牛的文理学院Amherst、Williams、Swarthmore等等一样,美国人肯定他们的实力,但是和正规学校没有可比性。
第二个是纽约大学NYU。这个学校是世界首都曼哈顿岛上除了哥伦比亚以外最好的学校(同理不讨论文理学院Barnard)。大多数美国人也把他和MIT等学校列为一等,因为他地缘好、金融类法律类专业顶级,但是工科是短板。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大城市的人并不以为然。例如一个芝加哥的人就觉得他并不能和芝加哥大学甚至西北大学(稍后提到)比;一个洛杉矶的人也许觉得他并不比UCLA或南加大USC好在哪里;一个亚特兰大的人也许觉得他比不过Emory埃默里大学。总之,区位因素也是影响一个学校在美国人心中的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美国人倾向于认为离自己家近的学校好,不完全是地域歧视,而是因为他们对家附近的东西更加了解(他们地理学得都很差)。
第三是Carnegie Mellon Univ卡内基梅陇大学。这个学校有两个王牌:计算机和社会学。这两个王牌让他在很大一部分老美的心中成为和MIT一个级别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算是一个后起之秀,以前是两个小学院,合并后的历史才五十来年,因此底蕴上有短板,知名度也存疑,因此被降了半级。
然后是下一个等级【康奈尔级】,包括:Northwestern、WUSTL、Emory、Vanderbilt、Wisconsin、Virginia、UNC、W&M以及剩余常青藤院校。先说常青藤剩下的Brown布朗大学、Cornell康奈尔大学、Dartmouth达特茅斯学院三所,毕竟是常青藤,自己的实力也确实不错,也各有特色,但他们的绝对实力已经收到了一些其他大学的挑战,因此只能在这一档次拥有一席之位。然后说其他那几个私立大学:西北大学Northwestern、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埃默里大学Emory和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他们也是各有强项,但是强项的数量比不过上一级别的(MIT级)。Northwestern强于传媒和社会学,WUSTL强于数学,Emory强于医学,Vanderbilt强于教育学。而他们的短板也比MIT级的更多或更大。再说这几个公立校:UNC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文科理科都不错,基本可以位列顶级公立校,但是硬伤是工科专业很少很弱,而对于公立校这是比较致命的缺陷。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有些专业实力确实也不错,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对他有感情,因为他是国父杰斐逊亲手创办的。Wisconsin威斯康星大学(一般单指麦迪逊分校,也可以指整个系统),这个学校是个老牌的公立名校,被US News的排名给坑了。W&M威廉玛丽学院,南方第一校,是除了哈佛以外北美洲历史最久的大学,曾是私立的后改为公立。从历史底蕴来说完爆所有公立大学。工科同样是短板。当然,也有人吧【MIT级】和【康奈尔级】合为一起,再加上最前面的三个学校,统称为Ivy Plus。这也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学校组成了美国学术界的第一阵容。
有三个公立大学按老美的印象不好归类,大概介于这一级和下一级之间:Texas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西雅图那个)、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
再往下是很大的一堆【州立旗舰(flagship)级】,包括各种数得上名的非南方公立大学名校(有4个南方的例外),即大多数US News上排在30到100之间的公立大学。例如Ohio State Univ俄亥俄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Illinois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Michigan State Univ密歇根州立大学、Rutgers罗格斯大学、Purdue普渡大学、Iowa爱荷华大学、SUNY-Buffalo+SBU+Binghamton纽约州立布法罗/石溪/宾厄姆顿大学、Nebraska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C Santa Barbara/Davis/San Diego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戴维斯/圣迭戈分校、UMass麻省大学阿默斯特校区。。。。。。(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Georgia Tech佐治亚理工(南方例外)、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南方例外)、Clemson克莱姆森大学(南方例外)、TAMU德州农机大学(南方例外)。这些学校的特点是各有所长,但是生源和资金都是短板,比来比去也差不多。US News最坑的就是这一块,非要排个谁前谁后。40名左右的UC Santa Barbara比排100左右的Nebraska好在哪里(除了校园风景以外)?术业有专攻,谁都没有绝对优势。
这一级别还没完,除了这些旗舰校,还有像BU波士顿大学、Tulane杜兰大学这样的前面没出现过但是在美国大学协会里的公认一流的私立大学。
再往下是【南方和落基山的公立大学级】,这其实真的和实力没太大关系,但是如果问的是第一印象,抱歉,他们得降一级。代表性的包括Alabama阿拉巴马大学、Auburn奥本大学、Colorado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Utah犹他大学、Denver丹佛大学、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Arizona State Univ亚利桑那州立大学、Kentucky肯塔基大学、Tennessee田纳西大学、Ole Miss密西西比大学、Mizzou密苏里大学、Arkansas阿肯色大学、Georgia佐治亚大学、LSU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Baylor贝勒大学......(同样太多不列举了)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留学生活】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细说校漂族

美国的大学,总希望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家园:一个青少年在这里长大,学到了人生的基本价值和技能,建立了初步的社会网络,甚至认识了自己未来的配偶。总之,除了自己的家庭,大学就是一个最温謦的归宿。这样,学生毕业后会无不自豪地声称:我是某校出身。然后提携校友,为学校捐款。大学,就是其毕业生自我认同的核心。

然而,这种对母校的认同感,正在受到一股新潮流的挑战,那就是校漂族的出现。这种校漂族,也可以称为大学的游牧民族,指的是一批不停地换大学的学生。等他们拿到本科学位,已经上了二个甚至三四个大学。他们喜欢转来转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现在的美国大学生,拿到本科学位时,一大半都上过一个以上的大学,可见这群人的影响非同小可。这也难怪,在2006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报道。到了2008年大选时,校漂族第一次登上全国最高的政治舞台。阿拉斯加州长佩林被选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作为政治新星也大红大紫了一通。人们特别注意到,她大学第一年只在夏威夷太平洋学院读了一个学期,再跑到北爱达荷州的社区学院读了两学期,然后又跳到爱达荷大学读了两个学期,并在此期间回阿拉斯加参加选美比赛,获得了一笔奖学金,接着在当地的Matanuska-Susitna社区学院读了一学期,再回到爱达荷大学修了三学期课,最后毕业。一共读了四所学校。一看便知,她是个穷人,支付学费有困难,读了不少便宜的社区学院凑学分,最后在一个体面的州立大学毕业。而最后赢得大选成为总统的奥巴马,也是先在加州读了两年大学,中途转到了哥仑比亚。严格地说,他也是个校漂族。

根据最近期的统计数据,在1999-2000学年,59%从四年制大学毕业的学生上过不止一个大学,比1992-1993年度53%的比例大幅提高。其中,有16%的毕业生上了三个大学,有8%的学生上了四个大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大学自由竞争的开放体制:学生可以自由转学,并且可以把学分随身带走。这样,在A校上了一年,可以到B校读二年级。这种制度,鼓励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挑肥拣瘦,也给另外一些开始没有条件上好学校的学生日后“升级”提供了条件。

简单说来,这种校漂族有低端和高端两种,当然还有许多在两者之间。最低端的校漂族,是那些准备不足,资源有限的学生。他们常常从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起步。这种学院,大致和我们的中专大专差不多。等读完了,觉得自己有条件上四年制的大学,就继续到四年制大学注册,并把社区学院的学分带过去。这样,毕业时至少就上了两个大学。还有一些学生,上学只争朝夕,希望早一年修够学分,早一年毕业,这样不仅少缴一年学费,而且早一年挣钱。他们放暑假回家,常常到附近便宜的社区学院修课,积累学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属于这种低端,但也不是上名校的高端学生。他们属于挑肥拣瘦型,上个大学不满意,就换一所,不行再换。他们考虑的因素既包括学校的课程和环境是否与自己投缘,又有学校在奖学金等等方面给出的条件。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的研究,在四年制大学中,有三分之一的转学学生是转到自己更满意的大学去;另有三分之一,是转到更好的地区或者更有声望的大学;还有10%是因为经济原因转学。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举了几个例子,其中Erin Dadden女士特别典型。她在2000秋到2005年1月期间完成了大学学业,却换了六所大学!她先上了美国大学,却不喜欢那里的气氛,于是回到家乡附近,到波士顿的麻省大学读书,同时在麻萨诸塞艺术学院读夜校。但这种走读生活使她感到太孤独,就回到家乡,在波士顿海岸线上的岛Cape Code读社区学院,然后又决定到波士顿市中心的的萨福克大学(也是我2004年起任教的学校)攻读传播学。这里的学生,有24%是转校生,和她很相投。但是,当她刚刚找到感觉时,她在Cape Code读书时认识的一家传媒公司给了她一份全职工作,于是她不得不到萨福克在Cape Code的分校(是和总校不同的社区学院)完成学业。

另一个校漂族的代表人物是Brian Donnelly。他本来上了在Boulder的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州立大学。但他一天到晚滑雪,平均成绩仅2.5分。用他的话说,那是四万美元一年的度假。后来他辍学,回到老家加州,在当地两个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读书,平均成绩提高到4.0 。靠这个本钱,他浪子回头,进了名校波士顿学院,一下子喜欢起大学生活来,并且马上就要毕业。

高端的校漂族,则在某种意义上说象是中国的复读生,他们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决定第二年再接再厉重新申请。所不同的是,他们复读的地方不是高中,而是已经录取他们的次等大学。

这些骑驴找马,憋着劲上名校的校漂族,转学远不象低端的学生那么轻松。一般的大学,学生转来转去,空缺很多。有的招生更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名校则不同:每年招生,严格控制规模,要考虑师生比例,校舍容量,班级规模等等,绝不多招。另外,学生一进名校,一般都会读到毕业。一句话,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拔萝卜哪里有坑?上了大学再转学,接受学校会把你的申请和应届高中生分开,看看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是否有人离开,才能考虑拿你去补缺。

不过,这种过去不太现实的事情,现在有了可能,乃至成为一种时尚。比如,许多名校鼓励学生到海外读书一年,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海外学习算本校学分。所以,许多学生只在本校读三年。他们出国期间,学校就有了空缺。另外,一些名校的学生也开始转学,这也空出若干位置。那些上名校未遂的学生,就把大学一年级当成高中毕业班,一天到晚还在准备申请材料。一些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公司也推波助澜,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一个梦的话,千万不要在17岁时就放弃!”

然而,17岁孩子的梦,有时不过是些青春期的骚动,有些是盲目攀比。Abigail Wright从贵族学校Milton Academy毕业。她这个高中,有十个上了哈佛,她只进了候补名单,最后到了哥仑比亚,心里很不服气。在哥仑比亚,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一心想着转到哈佛。最后她找到教她拉丁和文学的教授写推荐信。这是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的资源。她的教授觉得莫名其妙:“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最后,她得手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希望从事新闻播音,哥大有新闻学院,恰恰是这个领域的领袖。她却觉得,顶着个哈佛的牌子,以后好找工作。不过等她毕业,她至少上了两所大学:哥大和哈佛。

Abigail Wright算是幸运。哈佛对转校生还算不错,因为那年海外课程扩张,多空出许多位置,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在8.8%,和其对高中生的正常录取率差不太多。康奈尔,布朗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达34%以上,超过正常录取率。但是,耶鲁和MIT,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不足5%,还不及正常录取率的一半。一些规模小的本科学院,喜欢学生“从一而终”,对转校生很苛刻。比如Middlebury College,在2005年面对230份转校申请,仅收了一个人。

目前校漂族泛滥,对高等教育是福是祸,大家还没有定见。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对校漂现象的成因多少能看出些线索来。在18或18岁以下开始上大学的人中,49%是“从一而终”,31%上了两个学校,20%上了三四所或更多的学校。如果在19-23期间开始读大学,只有34%会只读一个大学,41%读两所大学,25%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在24-29岁期间开始读大学,属于大龄青年,是所谓的“非传统学生”。这些人里,只有11%会只读一所大学,47%读两所大学,43%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可见,上学的年纪越大,校漂现象越严重。美国近年来“非传统”大学生比例的增高,也能证明这一点。

这一现象,说明校漂族的出现大部分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产物。那些大龄学生,一般是高中毕业没有条件读书,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想上学,于是换来换去。他们因为知道教育机会来之不易,花的是自己的钱,不是父母的钱,精打细算,读书也比较负责。我在萨福克教书,就能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过去是没有机会的。美国灵活的体制,则给他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公布全美大学排名的那一期里,特别刊登了一篇专家的文章,计算了怎么通过换大学省钱的办法。按一般私立学校的标价,四年大学的花销可达20万美元,因为四、五万一年的学费如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在俄勒冈一个社区大学,一年学费仅3,666美元。按照该州的规定,这里的学分可以带入普通的四年制州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为15,294美元。前两年上社区大学,后两年上州立大学,一张本科学位的总开销仅仅37,920美元。在我看来,这笔帐水分当然很多。比如,私立大学经常提供许多奖学金,并非一味按标价收费。20万美元的费用似乎太夸张了。何况上一般州立大学仍然相当便宜。不过,即使把这些水分都挤掉,校漂族能省下许多钱,却是毫无疑问的。至于那些十八九岁,一心奔名校的高校复读生,校漂等于给自己延长了考大学的苦刑。但是,在大学里复读,总比在高中复读好。灵活的制度,给各种地位和处境的人提供了第二次,第三次机会。高等教育越来越以人的选择为中心。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选载

以上就是红鳌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