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12:07:13 | 红鳌留学网
全美最强四大理工院校:
➤MIT 麻省理工:
世界超级牛校,工科类专业全美NO.1,在中国一年也招不了几个学生,这里就不着重介绍了。
➤加州理工(钱学森的母校):
工科类与MIT一样,理工科的顶级牛校,工程类排名第5,学校不大,师生比1:3,图书馆永远都有座位,很难想象如此小的学校竟然有如此高的学术成就,因而可以想象这里学术研。
学校的院系设置比较奇葩,虽然六大块(生物、化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地学和行星科学、人文社科、物理数学和天文)的划分倒还是挺稳定,但是经常会新瓶装旧酒排列组合一下,把几个已有的教授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program”。这样灵活的重组大概只有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才能方便做到。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
工程类排名第6位,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该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极具竞争力。与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排名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MIT
)和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这个学校理工工程专业都很不错,其中工业工程学专业是全美专业排名第一名。开设工程类课程涵盖: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与计算机工程、聚合材料、纺织与纤维工程。
➤Virginia Tech 弗吉尼亚理工:
VT的工科实力很不错,比如EE,ME。先说VT的最突出的一点:Research:整个engineering department的研究气氛相当好。
再说一下Class:总结一句话就是有水课,有好课,看各自需求选课。有的水课整学期就两次作业,一次 take one
exam,从不点名。有的课就比较难,各种实验,需要亲自动手做。弗吉尼亚理工被归类为特高研究型大学(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1、理工类专业设置充足丰富 2、专业排名极高3、工科学习氛围4、申请要求并不是难于登天:5. 托福80,GRE 310,GPA3.0
综合类院校中的工科牛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典型的大型公立大学,工科专业排名全美第六,工科里的牛校,无论在专业还是工业上的地位都无可挑剔。
CS比MIT还强,EE方面最强的是半导体,EE的整体实力也很强,出过无数牛人。
另外,uiuc硕士录取比本科难,课程包括:空间工程、农业与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市政土木、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工业系统工程、材料工程、力学与机械工程、核工程和物理系。托福建议102,gpa3.0+。
就业方面,虽然村了点,还是会有很多大公司来招聘。CS的同学机会最多,统计系因为有了一个advisor每年会举办一个mini career
fair,通过系里宣传想找工作的同学都留下了。UIUC强势专业集中在工科,认识的ECE ME PhD毕业后就业都去了大公司。
➤PurdueUniversity—WestLafayette 普渡大学 :
Purdue是个比较老派的学校,成绩比别的学校卡的更严些,没到标准基本甭想,托福77,有单科要求,工科在美国是非常有名的,治学也很严谨。
虽然某些综合排名不高,但是工科很多专业都是全世界前列,学校里卧虎藏龙。千万别让综合排名忽悠了你,Purdue在美国是很有名的,工科实力傲视群雄。
所在地区,西拉法叶,很乡村的地方,生活成本低,很安全,找工作不容易。好的大公司还是要来。周围都是农田。每个学生都会买车,二手车。没有法学院,没有医学院。
有些缺点就是身处农村,所以机会相对少些,不像城里的学校那么方便,但因为名气大还是有很多公司来的,公司招人不是看USNews排名的。没有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只有管理学院),所以比较穷,也不如一些学校会来事。如果是想来认真做学术读书的,Purdue是个好选择。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宾州州立大学帕克校区:
专排很靠前,就业无敌,工业界REPUTATION秒杀IVY
➤Universityof Minnesota—TwinCity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
学校位于明尼苏达州,位置很偏,气候也很冷(由于明尼阿波利斯地处北方,与中国黑龙江中部属同一纬度,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30-40℃,积雪有时深达2米),很多人都是住在地下的。
研究实力不容小觑,多世界顶尖的技术和发明在明大诞生:飞行记录器(黑匣子)、可收取式汽车安全带、心脏起搏器、心肺呼吸器等。明大拥有肾脏移植机构。
➤Ohio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 红鳌留学网
最强的方向是电磁场与微波这块,号称全美第一,现任院长就是这个方向的。这个方向的老师也挺多,真的是很牛逼很牛逼,不过电磁场这块大多都偏军方,所以很多中国人也只能望而怯步。不过跟电磁场一样,读这个的中国人也寥寥无几。
power方向也比较强,还有两个中国老师在这个方向,所以相对这个方向的中国学生也比较多。感觉master和phd各占一半。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很多东西这个方向实验室都在做。不过现在的大方向是硬件不太好找工作
半导体还凑合,intel经常到学校来找人。不过现在硬件真的不太景气,所以工作不好找,只听说phd能找到工作。。。
通信,图像处理。可以说是EE最中心的方向,很多人选择这个方向,有很多同学都是这个方向的。不过感觉这个方向比硬件也好不到哪去,也不好找工作,占时没听说这个方向的master找到工作,好多都转phd了。。
control。跟半导体差不多,也是必须读phd的节奏,太偏理论,太偏数学了。基本没有master的,全是些phd。
➤Universityof Michigan—AnnArbor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公立院校,学费低廉,性价比绝对高。
虽为大型综合类院校,工科实力卓越。
US News综合排名range在40-60不等,但专业排名都是在TOP30以内,业内声誉高。
毕业生就业无敌,工业界赶超IVY。
密歇根大学主校区所在的安娜堡,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风景优美,距离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一个小时的路程,工科排名全美第六位。该校有一大特色就是重视体育,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往往能破格录取。EE申请者最好在入学前获得学士学位,具备深厚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或工程专业背景。
美国三大科研中心内的翘楚院校
斯坦福工业园的“硅谷”地区
由于最早落户于斯坦福周边的是中小公司,这里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浓厚的创业氛围。硅谷这些数不清的公司为斯坦福的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地段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无论是科研还是进入工业界,永远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斯坦福每年从政府那里能拿到的国家科研资助少于东部的大多数常春藤学校,而每年从周边的高科技公司获得的资金注入却独霸全美。这一少一多完全体现了地域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名次并不高却由于身处咽喉要道,学生找工作时依然顺风顺水。
对于立志做IT相关,或是想创业的朋友来说,Stanford绝对是圣地,至少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创业,并且实际去做的人也比其他学校比例高不少。大部分课程氛围非常强调实干,项目,teamwork,商业敏锐。很多project-based的课程和周围的大小企业合作,有个学生说他有门课上就和Linkedin这样的中型创业公司,也与校友创办的小设计咨询公司一起做过项目。
➤Stanford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有人说,没有Stanford就没有硅谷,这是对Stanford的一个莫大的肯定。由于地处加州,依托硅谷的产业优势,Stanford的EE在学术届一直被认为是最注重实践和与商业界联系最紧密的学校。
Thomas Lee是射频那本书的作者,做过课程设计的都知道他吧。无线方向也都在从事最前沿的研究。Gold
Smith是Stanford无线所的招牌人物,很多工作都在她的领导下展开。
Stanford的全奖依然很难拿,而且听说即使第一年拿到钱,后面的资金也很困难。但是StanfordEE的Admission就要容易很多,对于有钱读硕士的EEer,不妨尝试一下Stanford,可能会有意外惊喜。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与Stanford一样,Berkeley也对硅谷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学术界,她的研究被普遍认为极其注重理论,UCB的研究生院提供六种学位,分别是工程硕士、工程科学硕士、计算机科学硕士、工程博士、工程科学博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
EE也是实力超群EE 不要求专业背景,但要求有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线性代数等一些理工科,各个方向都很强。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录取相比较于其他加州大学体系的学校录取稍微容易一些,就业无敌。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在洛杉矶,地理位置特别好,当然对找工作而言。别的专业不好说,就CS和EE,至少加州还是很认USC的牌子,毕业生很多都去了Google,
FB,微软,Yahoo和其他一些一线公司。特别今年Google在USC招了不少人。每次招聘会这些大公司基本都会来。
EE的话,如果能保证GPA4.0,Oracle是直接招进去,这不是传言。USC属于Oracle的topschool
list里面的学校。申请的平均分:GRE Quantitative: 164 and Verbal: 153,托福90+,GPA 3.56
德克萨斯研究园
语言录取要求都降到80/6.5.简直就是工科生天堂。
德州大学系统,德州大学达拉斯,性价比高,学费便宜,偏,中国学生多,地区还是很繁华,休斯敦,达拉斯,奥斯汀德州首府,语言80/6.5就可以啦,两所学校,都是比较偏理的。
Cs竞争压力比较小,cs都可以找到工作,德州保守派。普通年薪7万美元一年。Rice学校
12万美元一年,ti总部在达拉斯。这两所是德州比较重点的学校了,比较偏理,当地人很认这两所学校的牌子。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很好的公立学校,EE方面以半导体最强。无线也很强。EE的WNCG实力超群,也是很多学生很向往的地方,Rappaport是她的EE的招牌人物,还有Robert
Health等大牛,实在太想去了。
本科生申请她的无线方向很困难,导师普遍要求比较严,希望新招学生能够有高质量的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paper在手,因此虽然她的无线很好,但是去的人并不多。
你好,能够在明尼苏达大学留学当然是很好的。下面是一些关于明尼苏达大学的留学生的一些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
我本科就读于明大化工系,故请允许我擅自偷换一下概念,将讨论的话题转入到在明大化工系就读是个怎样的体验,写点个人之愚见,聊作补充。
作为明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明大化工系在全美享有盛誉。事实上,明大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化学工业起步和繁荣于石油的炼制,并从人造橡胶、化纤、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发明和工业化起开始大跨越式发展。然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工领域的认识基本来自于纯经验,极少有系统性的理论被发掘出来用于解释化工中普遍存在的传热、传质和流体力学现象。当时,许多大学虽已成立化工系,但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方法均基本照搬照抄化学系,完全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1950年代后,明大化工系Neal Amundson教授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到化工上来,从而开辟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化工的新纪元,同时也奠定了明大在化工领域中的地位。他建立的许多著名理论和模型已成为全世界任何一本化工传质或反应工程教材的经典章节,如固定床吸附/反应中溶质/催化剂的扩散现象(即著名的Lapidus-Amundson模型)[10]、非等温连续搅拌反应器(Non-isothermal CSTR)的多重稳态等[11]。Amundson教授同时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在他担任化工系系长的任内,聘用了许多后来的大牛,如Rutherford Aris, Lanny Schimdt, Edward Cussler, Kenneth Keller, Chris Macosko等等(这些都是用Wikipedia能搜到词条的人)[4]。在这些前辈们的合力下,明大化工系在上世纪60-80年代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美第一,而Amundson也因为他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工之父"[5]。历经岁月,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作为公立大学没有私校有钱等),化工系排名有所下滑,但根据最新公布的US News的权威排名,明大化工系排名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并列全美第二[9]。她仍拥有众多世界顶尖的教授,包括7名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充沛的科研经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我们称之为具有"优秀传统和光明前途(a heritage of excellence and a promising future)"的系就读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回答的问题。我愿意开一个头,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首先是课程的高强度、高难度和整个专业的高淘汰率。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化工系延续了自身在传统化工领域(即传递过程和反应工程)上的优势和重视理论研究的特点。如化工系学生的第一门入门课CHEN 2001: 物料与能量衡算,是直接从线性分析和自由度分析开讲的。每年上这门课的人都会遇到一道作业题,是对一套复杂的化工生产装置所进进出出的几十种物料做物料衡算,我们那年最后得到了一个67乘67的矩阵,并要求我们求解这个67乘67的线性系统。我还记得当时我腾出了一整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就埋头在电脑前一遍遍地算,光是把coefficient矩阵的4489个elements准确输入到MATLAB里,就花了几个小时的功夫。最后求解的时候毫无意外地出了bug,只好又是debug又是做自由度分析看是不是矩阵线性相关了有木有!这门课的midterm也是巨难,许多人拿了0分,更多人则不堪打击,直接退出了化工系。据估计这门课中途退选及挂科需要重修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近一半。课堂纪律也是十分严明,上课期间要求绝对安静,连举手问教授问题或问旁边同学问题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拖慢课堂进度。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坐在前排的同学在上课途中从裤袋里拿出了手机(貌似只是看了看时间),教授不由分说冲上来,一把抽出同学手里的手机,直接往他的脸上重重一甩,并令他"马上出去(get out)"。这种在别人看来属于极度不尊重学生的侮辱行为,在化工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这或许要归结于系里教授承受的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那次作业后,大家画了这样的暴漫以示纪念。
<img src="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
大三开始,节奏陡然紧凑起来,常常是连续从上午八点一直上到下午两点而没有午饭时间,像我这样的人中途下课基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因为前面的教授基本都会拖堂,而后面的教授还要提前开讲,短短15分钟休息时间基本就剩不下多少。传递过程是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原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主席、著名的传质学泰斗Edward Cussler教授主讲,他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为了讲授流体在粘滞层中的流动可以不顾自己70多岁的身体,趴在地上,嘴里说着“Imagine I am a particle...”,也时常讲到兴起处,一个健步跨过讲台,爬上前排学生的桌子继续讲课。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向我们形象地讲述湍流时流体的运动形态,特地搬来了一幅家里藏着的一幅现代派油画(上面的混乱笔触很像流体湍流时的样子),讲着讲着讲到了这幅画的历史,不禁声泪俱下(这幅画是他的叔叔买的,他的叔叔在二战时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被残忍杀害)。可以说,他的授课不仅充满了知识的闪光,更有人文的熏陶。不只我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坚信,上他的课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曾经在rate my professor上看到一个关于Cussler教授的评语,说“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讲授,传递过程都是化工里最难最复杂的学科,Cussler教授的考试和作业也很变态,我也没能够最终拿到一个好成绩,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我对教授的崇拜和认为他是明大最好的教授的看法”。Cussler先生是我本科遇到过的最好的教授没有之一。我在此祝愿他身体健康。
化工热力学由David Morse教授讲授,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担任著名的Gauss Professor,故而上课时会不时冒出些德语。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机关枪,讲起话来写起板书来速度极快,我们只有埋头抄笔记,整节课没有丝毫空闲。我们班曾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用活动圆珠笔做笔记,因为写得实在太快,突然笔里面的弹簧飞出去了,整个笔也散了。曾有人在他的某堂课上计算,当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25分钟),Morse教授一共用了19块黑板(包括擦了再用的,一块黑板和国内高中教室的黑板一样大),这人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偷偷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在朋友圈的最后写道“趁着编辑朋友圈的功夫已经写到第21块黑板了”。但不得不说,他的课严谨而充实,许多知识点我们都进行了难度上的加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我后来在别的学校上研究生级别的化工热力学时,发现很多东西Morse教授已经讲过了,比如在对departure function、Legendre transform等的讨论时,他已经站在了很高的高度。
明大化工系的本科生课程,均由系里相关领域最好的教授担任主讲。在我本科四年当中,有幸能被系里所有6名美国两院院士教过。其中包括:时任化工系系长,著名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领域大牛Frank Bates教授担任了材料科学导论的主讲;传质领域特别是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领域的大牛Edward Cussler教授担任了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两门课的主讲;反应闪蒸过程和毫秒反应器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Lanny Schmidt教授担任了可再生能源概论的主讲;流变学泰斗,《大分子》杂志和《Langmuir》杂志的编委之一的Chris Macosko教授担任了化工导论的主讲之一。除此之外,与其它学校通常由研究生助教带小型讨论课所不同的是,明大化工系的讨论课也时常由教授们主讲。例如我的材料工程导论的小课便仍由系长Bates教授主讲,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的讨论课也是由Cussler教授主讲。理论上来说,只要没有时间上的冲突,所有化工系的课程你都可以选择主讲教授担任你的讨论课主讲。
不过要说最变态的课程,就要数明大化工系的王牌课——单元操作实验了。在我们上这门课(应该说是两门,两个学期上,分初级和高级)之前,就已经从学长学姐那听说了无数关于这门课恐怖的传言,如挂人率巨高,实验报告平均分巨低,教授巨变态等。但当我们真正开始上这门课时,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绝非危言耸听。课程大纲和第一个实验的准备材料通常在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时就发邮件通知学生了,三人一组,每组进行实验的时间和顺序都不尽相同,有些运气不好的组开学第一天就要做实验。有些组员相互间都不认识,这就逼迫着组员不得不缩短寒暑假,提前回学校meeting。由于一个实验只有两次机会,而教授对单元操作设备的构造和实验具体步骤绝对保密,需要大家进实验室后自己临时figure out,导致我们必须做到一次成功,故而前期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方法都事先考虑清楚,并将一次实验中的时间分配精确到分钟。整个大三下和大四上两学期,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并和其他一百多位同学一样,至少有20天彻夜不眠写报告。如果你在凌晨4点走进明大任何一个理工学院的机房,你会发现基本上只有化工系的同学在里面苦逼。大家一起奋斗,为了报告不吃不喝不睡的拼劲,现在想起来,还挺值得回味的。单单讲这门课的变态,我能开一个讲座讲三天三夜。随便举几个小例子吧:
1. 平均每篇报告的页数是50-70页,词数1万词以上。满分200分,最惨烈的精馏塔实验报告,平均分只有50/200,作为负责放大设计的planner,经常出现写了十几页拿0分的情况。这课开了几十年,培养了几千人,但没人知道某个实验真正应该怎么做,因为教授从来不公布正确的design方法或实验步骤!包括已经毕业的我,还不知道到底某个实验应该如何scale up。导致这种怪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每个实验的独立变量和控制变量太多,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太多,因此同一个实验可以有无数种做法,全凭小组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比如,某组在摸清管路、引流、调阀以达到稳态等前期工作上若花时间过多,以至超出了实验前小组通过要径法(CPM)讨论出的时间,那么在这时候,作为整个实验决策核心的planner就需要和负责具体操作的experimenter进行沟通,在弄清实验和取样顺序条件下,临时调整实验进度,有时不得不在权衡利弊后冒险放弃某些取样和数据点。甚至有些实验,同一个组用同样方法上午做和下午做,结果也会不一样(实验室的室温和室压对某些实验影响颇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进实验室之后摸索,教授事先不会透露半点信息。
这是我们9个实验的其中一个——“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图(PFD)。这张PFD是由我们进入实验后经过细致比对确认后自己画出来的。上面的阀门全部由手动控制,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稳态的打破。当我看到全美其它化工top10学校的实验都是由DCS自动控制,学生只需要按一个键然后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的时候,不由得哀吾生之多艰。
2. 负责这门课的总教授(是的,这门课由6个教授联合执教,足见其分量之重)会经常在大家做实验的时候过来巡视。为了尽可能模拟化工厂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他会在巡视过程中,趁人不注意把某个阀门关掉,从而人为破坏了系统稳态,以考验小组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有些实验本身系统稳态就很难达到(坑爹的双效蒸发!!!),阀门又多,还隐藏在各种角落(双效蒸发有63个阀!),教授只要动其中任何一个阀,稳态就被打破了,物料和能量都不平衡了,整个实验就废了。但教授总是乐此不疲。后面大家学乖了,每次只要教授一进来,所有人放下手中的活盯着教授的手,教授走到哪人就跟到哪,以防他又碰某个阀。后来把教授都惹毛了,放下狠话:“我以后都不会再管你们了,即使爆炸了也不关我的事,你们自求多福。”
3. Presentation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教授汇报本小组对该次实验的理论认识(如涉及到的化工原理知识)、初定的实验步骤、以及自己的CPM(精确到小组里每个人)。但实际上,不论准备多么充分,每次presentation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教授和助教骂...教授骂什么的都有,学期第一次汇报的时候,教授一般会说“你们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不要在化工系待了”;学期中的时候,教授则会说“你们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否则你们三个人都得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尽全力准备,否则教授甚至可能当面扔东西摔门而走。因为如此,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连续准备某次实验的presentation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不睡结果在presentation的时候晕倒送医的事情发生。我们这届是一个越南女生,上午晕倒下午还要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她向教授请示能否不做,教授回复说“你如果不做,这门课就直接不及格”,她于是不得不抱恙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期间她又头晕了,连助教都看不下去了,招呼她悄悄到实验室的非实验区域吃一个苹果以缓解症状。结果她还是被教授发现了,教授明确表示:“No food or drink is allowed in the lab,如果你要吃,请你出去。”
4. 因为挂人太厉害(大三下的junior lab又挂了好不容易熬到大三的学生的四分之一,大四上的senior lab还要继续挂人),这门课的变态引来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并上了校报[3]。被采访的学生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每次写报告都aim for perfection, but only expecting not to fail”。而化工系系长则说,“You are either right or completely wrong, because there is no partial credit in real life,所以系里将继续按照更加苛刻的指标要求学生”。
5. 这门课除了实验部分,还有每学期两次的理论考试。教授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了我们,考试只有两道题,一题考泵的计算一题考换热器的计算。学过化工的都知道,泵和换热器是两个最最基本的化工机械,照理来说,这种题应该分分钟拿满分了吧。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记得第一次考试时,见到题目的我们马上傻眼了,第一题确实有个泵,但除此之外还有茫茫管线,一会上一会下,一会通到敞开储罐一会又连到密闭储罐(对应着压强究竟算表压还是大气压),究竟在哪里画控制体积才能简化问题?英制公制单位并存,换算的时候乱得像坨翔。第二题呢?好吧,确实是换热器,可就在这换热器里的流体同时进行着液相升温、泡点沸腾、汽相蒸发和冷凝四个物态变化,那么每种过程分别对应了多少换热面积?主要机理是对流还是传导?如果是对流的话,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根本无从下手。最后平均分,25/100算高的。下一次考试,下下次考试,又是两道一样的题目。可是直到我们毕业,都没有人真正知道正确的思路究竟是什么。同样的考试题目已经给了十几届学生,每次大家都是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走,因为教授对正确答案完全保密。
2023-12-13 01:13:41
2024-01-13 16:12:31
2023-12-12 21:42:46
2023-12-12 12:17:50
2023-12-23 10:11:30
2023-12-12 20:38:38